社会实践

时间:2023-06-18 08:50:52
精选社会实践集锦九篇

精选社会实践集锦九篇

社会实践 篇1

从实践中见真知——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时下,大学生在课外时间做兼职,打寒假工暑期工、实习感受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部分时间而言,打工的首要目的就是赚钱。有些人也认为大学生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不少同学把打暑期工看作是接触社会、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不少高校也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来可以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尽可能全面地提高能力;再来也可以先积累一点工作经验,这样对以后毕业了找工作也有帮助。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让大学生能正确对待这个过程,在实践中见真知。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调查结果: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结论与建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 ……此处隐藏16225个字……p>

说是任务似乎有些不恰当。应该是学习,在社会中的学习。

起初当我得知学校布置参加社会实践这项作业时,确实有些茫然,社会实践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说熟悉,是因为高考后的假期中,我也参加过,但是当时只是好奇,觉得肯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通过大学的生活,使我更加认识到参加社会实践,接触社会、与人相处的重要性。

大学是一个教育我、培养我、磨练我的圣地,我以我能在此生活而倍感荣幸。将学校学的知识联系于社会,在社会中展现自己,所以说社会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基地。

找接收单位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起初我想放弃,因为找不到接收单位社会实践的这项学习任务根本就无法完成,这是任何人都能理解的,正当我要放弃时,突然发现,社会实践不是已经拉开序幕了吗?找工作本身就是实践,因为我开始进入了这个社会,开始接触到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和物。

一次次地被拒绝,一次次地失败并没有让我放弃,反而增加了我的勇气。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担任了办公室的文员,主要负责打字。

实践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在社会上工作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轻松,社会是一个大家庭,要比校园复杂的多,如果说校园是一片净土,那么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

在中国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新事物不断涌现,在拥有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挑战。前天刚学到的知识,可能在今天就面临着淘汰,中国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不仅仅要学好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学习其他的知识。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上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这次参加社会实践我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的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学校要求我们要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素质,寻找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意义。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今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所以学到的东西就不同。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实践是我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运用所学知识实践自我的最好途径。亲身实践,而不是闭门造车。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飞跃。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出来工作,单单是为了工作,那也太没有意思了,一是要积累点社会经验,再则赚一些自己开销的钱,毕竟不再是小孩子了,所以我们应该早一点显示自己的社会的可用之处。有的时候,想想也对,都已经是大学生了,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为自己做一些事情了。

实践不是简简单单的打工赚钱,虽然不是经历很长的时间,但是在为期不长的时间内确确实实的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及书本上不曾有过的东西,比如待人接物,书本上只是很简单的告诉你要如何做,而社会上交际复杂,应对各类人群,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个性,自己处在什么社会地位,就不同的影响着你个人的发展。

我们处的是一个大社会,大社会中又蕴藏着一个个小社会,就像全国人民组成一个大家庭,每个人员又都有自己的小家庭,每个人不得不绞尽脑汁为自己生存、生活得更好而不辞辛劳的奔波。

与已经工作的人接触,会给你带来全然不同的感觉,在言语中,在行动中,其中有关心你的人,有对你无所谓的人,有看不惯你的人,看你如何把握了。交际中要求你在不能改变一件东西的时候,你只能学着去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方法,再去适应它。

在实践的这段日子中,感受着工作的氛围,这都是在学校学习中体会不到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不时要做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时还要做一些清洁工作。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工作岗位上,不一定有人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自觉的做,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一项工作的效率就会得到别人的不同评价。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而这里是工作的场所,每个人都会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提高自己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保持着学生的身份,而走进工作岗位,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物,关系复杂,但我必须要面对我从未面对过的一切。

我所在的办公室就七八个人,但是交往之道远比和几十个学生难的多,基本的礼貌、谦虚、勤快什么的当然不必说,这些素质早该具备,但要得到认可也绝非易事。在我看来工作的人的确很累,每天要花大把的时间想着如何与他人交流,小心说每一句话,谨慎做每一件事;不能说不愿意做的就可以不做,不想理的就可以不理,绝不能太沉默,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合群,要做到有亲合力。

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这种要求是在学校的课堂中不一定会出现的。在学校里,可能会解出一道题,背下应掌握的单词就行了,但是在这里更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理论没有操作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谨慎小心,而且一旦出错,并不像是在学校里一样,老师打个红叉,然后改正过来就行了。在工作岗位,出错是要负责任的,所以,肩上一定要有“责任”二字。

在这次实践中我感触很深,学校中学习的理论知识过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践中可能遇到书本上所没有涉及的知识,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或许是在工作中运用很简单的问题。有时我会埋怨,实际操作中那么简单的问题,为什么书本上的知识让人觉得那么吃力呢?这是社会与学校脱轨了吗?也许老师是正确的,虽然大学生生活不像踏入社会,但是总是社会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很多在校的学生都希望宁愿去工作也不愿意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上的人却恰恰相反,我们上学先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了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今天努力掌握好先进的科学理论知识,明天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多一份竞争实力,再学习一些人际交往之道,有益无害。

同时,我们应该懂得与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交往,处理社会上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大学要注意到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必不可少,几年以后,我不再是一名大学生,而是社会的一分子,要与社会交流,为社会做贡献。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一名有用的人才,我们必须踏踏实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

《精选社会实践集锦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