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社会实践日记7篇
社会实践日记 篇1新的一天,新的开始。伴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团又迎来了第二个工作日。早饭过后,大家各自准备。按照原定活动计划,今天上午,我们将访问当地的禽类,畜类养殖户,由我校的畜牧学专家刘显军副教授为他们做现场指导。
廖屯养殖基地是当地新建的鸡类养殖基地,四周种植庄稼,地势平坦,空气清新,水源充足,几位专家来到新建成不久的鸡舍为养殖户做现场指导,研究了包括笼子大小,水源供给,排粪排放等养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随同前往的还有辽宁教育电视台的两位记者。在这里,养鸡场的负责人员给我们介绍了养鸡场的规模,投资情况以及前景规划。
走出养鸡基地,我们又来到养殖户张经理家,这是一家自主经营的养殖户,前不久突如其来的禽流感疫情使这家养殖户损失巨大,辽宁省委书记也曾经亲自来到此地慰问。得知我们到来的消息,养殖户张经理兴高采烈的出来迎接并立刻带领我们走进他家的养鸡舍。正巧,今天恰是孵化的最后一天,我们亲眼目睹了小鸡破壳而出的过程。在教授和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小鸡孵化的最好时间期限是二十一天半,这样,孵出的小鸡质量最高。随后,我们又参观了几个鸡舍。张经理对我们说:"这两年我们靠养鸡致富了,现在已经在沈阳买了房子!" 听到这些,我们看到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希望,看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
"下面有请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学专家孙义和教授为我们做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孙教授开始了耐心地讲解。从消毒杀菌讲到了普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在讲座现场我们为当地农户现场发放了《新农业》杂志农业书籍,当地养殖户也把他们在平时养殖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我们作了交流,大家都受益匪浅。
晚饭过后又是放映电影的时间,今天我们要去廖屯村。经过二十多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村委会院内。下车后我们便立即忙碌起来。三十分钟后,一切就绪。放映前,我们在村委会院内举行了一个条幅签名赠书仪式,村民们都闻讯赶来取书。霎时间,红色条幅上已经布满了黑色的签名字迹。由于百姓们对农业技术材料都非常感兴趣,我们的杂志很快就发完了。看到这,我们才真正的了解到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的热切盼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生产技术还应该放在第一位,它是农民奔小康的前提条件。
电影《喜莲》又一次在村民们的期待中放映了,天公作美,一切都很顺利。影片中,女主人公坚强的意志,开拓的精神,超凡的胆识,大度的胸怀使在场的所有观众深受启发。农村想发展,农民想致富,依靠传统的种植观念和经验是行不通的。要相信科学,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不断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的信息化,产业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实践日记 篇2(一)
20xx年7月xx日早上,我们踏上征途,沿路的风景,从华丽的大都到发展中的小城,再慢慢穿越河谷大林,驶进乡村小路,一路颠簸,终于在将近夜幕降临的余晖中到达了目的地——南丰中学。
“南丰”一个好听的名字,南国的丰收,感觉学校会是历史悠久,会有南国独特的古祠堂气氛。但是我们眼前的学校却是仿佛由于长久没修建,没有打理,成了草木丛中的废墟,荒凉寂静。学校的路坑坑洼洼,杂草从生。听说由于学校的资金不足,校园的环境一直没有改善,都好多年了。
环视学校一周后,当地学校的主任领我们到宿舍,感谢校方的关心,让我们住到了新的宿舍楼。饭后,开始打扫宿舍,脏水、灰尘、飞虫交集着汗水,奋斗3小时。激情被劳累掩盖,空气中的暑气还在蒸腾,队员们满身疲惫,幸来凉风,躺床入梦。就是我们下乡的第一天。
(二)
第二天队员们早早的起来,迎接我们重要的工作,我们分成三队,分别负责三个年级的工作。教学任务看来轻松,实质操作难度还是非常大。
我们设计的教学任务是利用多媒体,结合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用美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眼睛发现身边美的东西以及了解有关美术的知识。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备课,图文并茂,还有趣味的学习视频,胸有成竹的来到多媒体教室。正所谓世事难料,残旧的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几乎是投射不到任何图像,强烈的太阳光穿过单薄的窗帘射进教室,使原本就模糊不清的图像更加难以分辨。我们要马上改变策略,一心换到电脑房就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中观看视频,意愿事违,学生电脑的主机既然是要用两根地火线碰撞,产生电流通电,来使主机开动。20年前的配置,变色的显示屏,荡灰的键盘,一切都是满足不到基本的教学要求。我们心急如焚,眼看时间快到了,当地学校的老师立即让我转移阵地,到他们所谓最好的`教室,就是平时用来开会的会议室。倒霉的事却接二连三的降临,“最好的教室”里过时的机器识别不到我们u盘,充分备好的资料却拿不出来,手忙脚乱中学生已经陆续进来,为了保证教学秩序,我们带班的小老师,先做导课,慌乱中发现机器的网速还不慢,就在线播放视频,利用上以前老师教的知识东贴西补的讲解。总算勉强的过了40分钟的课。第一次课艰难的过去。
我真实的感受到我们平时在城市里的生活是多么的依赖科技技术,网上购物、电子资料、视频音乐等,享受着科技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次是难得的经验,让我发现科技对我们真的重要。
(三)
这里的学生都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单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还有的是贫穷,在这里80%都是农民,暑假到来,小孩们不像城市的我们,无忧无虑的学学兴趣班,去去旅游。在他们这里可能要赶着农忙帮家里做事,收割、打谷、晒谷等成了他们假期的工作。我发现这里的学生的肤色都是铜红的、黄黑的,大概是都农忙或是去田边露天的游泳晒黑的。我们班有好些同学都不能上暑期班,因为他们要回家农忙。其实他们也是无奈,我眼看也心酸了。
贫穷使得这里的文化水平很底,升学率不高,很多父母把孩子供完初中或是读高中半途辍学,就打发他们到城里的工厂工作,廉价的劳动,害了孩子,使得穷人还是穷。我来之前还真没想到广东珠三角的地区还会有这么一些地方,那我更不敢想象中国有多少受着贫穷生活的孩子。
贫穷使得很多年轻人出外打工,家里就剩下留守的儿童与老人,甚至只剩下孩子一人。在教学期间,我们一个队员发现了班上一位学生有些不寻常,上课时他总坐在最后,任凭我们的劝告也不往前坐,也不想听课,更加可怕的是,我们发现他在下课的时候在后面的黑板上写了一个锋利的“杀”字,充满恨意的力度,我不禁打心底透出寒意。之后向当地老师了解,她讲道“这里有很多心理或是精神上有问题的学生,由于家里的大人都在外打工,就剩他自己,小小年纪没人管理,寂寞孤僻,心理问题会越来越多,有的家人还经常没有寄钱回来,甚至还要挨饿······”
……此处隐藏1574个字……此刻只期望快些转班,也好过过正常人的生活,因为我并不是夜晚捉老鼠的猫。
社会实践日记 篇57月26号 星期一
今天又剖检鸡了,感觉自己已经可以自己剖检了,呵呵,虽然有些方面还是不是很到位。王师兄确实很强,剖检过程中我们不懂得几乎任何问题他都可以解答,而且还会跟我们讲解一些关于那只鸡所患病的发展史、流行趋势什么的,很透彻,这是太有才了。他说我们还小,这些东西慢慢就知道了,有道理,但我觉得要是不自己主动去学的话就永远都不会知道的。师兄跟我讲要真想学东西,就不能懒,例如今天在动物医院看到一个病例,晚上回宿舍就可以上网搜索一些相关的论文自己去看,了解这种疾病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加深印象,并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只是抄抄病例什么的是什么都学不到的。太有道理了感觉!我会尽力这样学的!
焦老师又跟我们讲要动手,要自己去观察。还说农村发展空间更大,更能施展我们的才华,可我不想回去,以后再说吧,现在多学点东西,以后也多个出路。焦老师说他一直在为农民服务,33年了。我想可能是从小受的教育的影响吧,考上大学,走出农田,就不用太累了,所以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孩子都不会回去,理智的说,这应该是不对的,但也可以理解。毕竟父母在农村太辛苦了,不想让我们再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
病例没记全:
品种:草鸡年龄:1年 饲养数:400只
病史及流行病学检查:张口伸头、呼吸
临床检查、病理剖检:旦子变性 心冠脂肪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
20xx年7月27号 星期二
今天有鹅了,呵呵,小鹅,我学着剖检了一只,还可以,呵呵。下面是病例:
品种:灰、白鹅 年龄:35—40天 饲养数:灰200 白XX 死亡数:灰20,白200
病史及流行病学检查:
有呼吸道症状,大便拉稀,瘫痪,已用鹅泄清、强力霉素等,但未见效。尚未注射禽流感疫苗和鹅副粘病毒苗。
临床检查、病理剖检:
肝脏尿酸盐沉着气囊浑浊出血肺有淡黄色纤维素渗出
诊断:痛风 药物:鹅泄清
注:鹅泄清实为小鹅瘟抗体;
痛风分为内脏型、关节型、混合型,本例为内脏型。
痛风(英语:gout,学名:metabolic arthritis)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一译“普林”)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痛风的定义是人体内有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就叫痛风。
两种类型的痛风发病率、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差异。生产中多以内脏型痛风为主,关节型痛风较少见。内脏型痛风剖检变化:内脏浆膜如心包膜、胸膜、腹膜、肝、脾、胃等器官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石灰样的尿酸盐沉淀物,肾肿大,色苍白,表面呈雪花样花纹,肾实 质中也可见到。关节型痛风剖检变化:切开患病关节腔内有膏状白色粘稠液体流出,关节周围软组织以至整个腿部肌肉组织中,都可见到白色尿酸盐沉着,因尿酸盐结晶有刺激性,常可引起关节面溃疡及关节囊坏死。
社会实践日记 篇6终于是换了白班,过回了正常人的生活。线上换了一些人,流水线就是这样吧,来了一些是因为走了一些人。每天都有新的面孔。我旁边的位置上来了个小男孩,看上去很小。聊了几句后才知道他确实很小,16岁不到。。十六岁不是应该在学校念书的年龄吗?既然不是 工那为什么?之后才知道个中原因。有家里经济条件供不起之外还有就是其本身成绩就不怎么理想。和他聊天的过程中,发现他思想上和我有太多不同。青涩的面容,天真带些幼稚的话语,大多是比较不太懂事的。也难怪,这样岁数的男孩怎么会有什么社交的经验,又怎么知道去如何也人相处。
总之,不说其他人了,就连我这个还没出学校的学生都觉得与他很难说到一块去,这难带就是代沟?还真是可怕了。虽然我很想告诉他我那些社会经历还有我 感受和想法告诉他,但是有什么用,或许什么事自己经历了才会感同身受吧。这让我想爱你感到像这样因为各种原因而不能继续读书这么小年纪就要出来做事的人应该不会是少数吧。但对于我来说,除了感慨之外并做不了什么。自己还是个靠家人来养活的学生而已。和他交流还是比较放松。后来知道了像他这样的人还真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这些电子厂,通过中介弄张假的身份证就能进来做事。这两天和线上人相处下来我发现不同的人思想层次也存在很大不同。对于这些思想并不怎么成熟,看人处事也相当单纯的小孩来说,过早接受现实社会的熏染未免有些残忍。
或许他们会早于其他人成熟起来。但因为这些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吧。感慨之余我庆幸,庆幸我不是这群体里的人。我可以接受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学习文化只是来强大自己,有更高层次的思想,以后可以自己走自己喜欢的路。他们有什么呢?不管怎样我还是尽我所能去帮助他们,当然现在也只是从思想上帮助他们,给他们一些我的建议,建议他们去学习技能或者重回学校继续接受教育。不过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不愿意去学什么技能吧,很多地方因为其他原因不敢接受这样的未成年。
对于他们,我深深的祝福。也希望社会能宽容的对待!
社会实践日记 篇7今天是我们“寻文化、缘非遗”暑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出征的第一天。
非物质文化遗产问卷调查的第一站定于定海文化中心。8点30分我们在学校正门集合出发。机智的队员们在等车时间便对公交车司机、乘客等进行调查。依据昨晚的分组,“寻缘”成员们4人一组,以文化广场为中心从4个的方向向人群进行调查。总是说第一份问卷时最艰难的,但由于之前有做过类似的兼职,所以相对轻松。或许是因为我们是学生的缘故,路人们很配合,积极性也很高,而且在问卷中也和我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特别是舟山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老人们,在完成问卷后,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向成员们讲述了自己青少年时期看剧听书的趣事,成员们受益匪浅。
“我觉得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年轻时常常能去听人家讲走书(翁洲走书),现在都不常见了。现在的青少年大多喜欢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不太重视。你们这样的活动是非常好的,学生就要多重视这些老的文化。”一位参加了抗战文革的老红军如是说。
之后了解到,这个老干部活动中心大多都是政府机关单位的退休人员,他们大都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佼佼者,参加77年的高考后进入大学深造,后又参加了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所以在退休后依旧重视社会时事,关注文化建设。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读书看报,举办摄影等活动。所以对于我们学生暑假这些社会实践非常的支持。
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对非遗知识的了解,与人沟通能力的锻炼,更多的是在与老人们的交流中,感受到的老人们对于文化的热情和重视。老人们这种不服老,热爱知识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这次问卷调查圆满完成,但依旧存在一些不足。相信在今后几天的活动中我们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