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的总结实习报告九篇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总结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总结实习报告 篇1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1)学习并掌握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电烙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3)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使用范围。
(4)学会读电路图,熟悉电子元器件符号的识别,组装收音机并掌握其调试方法。
2.实习要求
(1)焊接时不能出现有假焊、气孔的现象。焊接要均匀美观。
(2)正确放置元器件并完成电路板的焊接。
(3)正确组装收音机并且调试收音机正常工作。
二、收音机工作原理
1.超外差收音机原理
由天线接收的信号经输入回路选频后与本机产生的正弦波振荡信号(其频率总比输入回路选出的信号的频率高465kHz),共同送入变频级进行混频,产生一个固定的差频信号,即465kHz。465kHz中频信号经过几级中频选频放大电路的放大后,加至检波级进行检波。解调出的音频信号经前置低级电压放大、功率放大级放大后推动喇叭发出声音。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
图
1 超外差式收音机基本组成
HX203T FM/AM集成电路收音机电原理图如下:
图2 HX203T FM/AM集成电路收音机电原理图
(1)输入调谐(即选台)与变频
由于同一时间内广播电台很多,收音机天线接收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电台的信号,是很多个电台的信号。由于各个电台发射的载波频率均不相同,收音机的选频回路通过调谐,改变自身的振荡频率,当振荡频率与某电台的载波频率相同时,即可选中该电台的无线信号,从而完成选台。
由于我们采用的是超外差式收音机,选出的信号并不立即送到检波级,而是要进行频率的变换(即变频,目的是让收音机整个频段内的电台放大量基本一致,因为频率稳定放大倍数也就相对稳定)。利用本机振荡产生的频率与外来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混频,选出差频,即获得固定的中频信号。
变频级担负着把输入的广播电台高频载波信号变为465kHz的中频载波信号的重要任务。它的工作正常与否及指标优劣将直接影响后级电路和整机的性能,因此它是收音机的关键部分。
(2)中频放大与检波
将选台、变频后的中频调制信号(调幅为465kHz,调频为10.7M)送入中频放大电路进行中频放大,然后再进行解调,取出低频调制信号,即所需要的音频信号。
中级放大级是指变频输出至振幅检波器之间的电路,其作用是放大中频信号,它是收音机的“心脏”。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及音质都有直接影响。
在调幅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检波器的作用是从中频调幅信号中检出低频(音频)信号,送到低频放大器进行放大。检波级输出的拨动直流成分信号能反映输入的高频信号强弱,将它经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后去控制中级的增益。这样可使高频信号强时中级增益下降,从而使输出音量不随高频信号强弱变化而发生变化,也使中级工作稳定,性能提高。
(3)低频放大与功率放大
解调后得到的音频信号经低频和功率放大电路放大后送到扬声器或耳机,完成电声转换。
检波器与功率放大器之间的电路称为低频放大器,主要作用是放大低频信号,激励功率放大器,使功率放大器有足够的输出功率。
功率放大器是收音机的最后一级,主要任务是把低频放大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足够的功率输出去推动扬声器。
2.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优点
(1)中放可采用窄带放大器。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很高的增益,工作也比较稳定。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直接放大式的高放必须采用宽带放大器,在增益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其实现较为困难,而工作也不稳定。
(2)中放级采用窄带放大器,经多个谐振回路选择。有较强的选择性和较高的信噪比。
(3)由于不论哪一个电台的广播信号,在接收中都变成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在放大,因此,对不同电台具有大致相同的灵敏度。
三、整机组装与系统调试
1.焊接
(1)电烙铁的使用
电烙铁是焊接的主要工具之一,焊接收音机应选用30W-50W电烙铁。新烙铁使用前应用锉刀把电烙铁头两边修一修。并将电烙铁头部倒角磨光,以防焊接时毛刺将印刷电路板焊盘损坏。如采用长命烙铁头则无需加工。电烙铁修改完成即可接通电源,在温度渐渐上升的过程中,给电烙铁头部上锡,使电烙铁上粘附一层光亮的锡,电烙铁就可以使用了。
(2)焊接基本步骤
①准备施焊:焊接前的准备包括焊接部位的清洁处理,元器件安装及焊料、焊剂和工具的准备。左手焊锡丝,右手握电烙铁(烙铁头要保持清洁,并使焊接头随时保持施焊状态)。
②加热焊件:应注意加热整个焊件整体,要均匀受热。
③送入焊锡丝:加热焊件达到一定温度后,焊锡丝电烙铁从对面接触焊件。 ④移开焊锡丝:当焊锡丝融化一定量后,立即移开焊锡丝。
⑤移开焊铁:焊锡渡润焊盘或焊件的施焊部位后,移开电烙铁。
(3)焊接注意事项
①在焊接前,电烙铁应充分加热,达到焊接的要求。
②用内含松香助焊剂的焊锡进行焊接,锡接时焊锡丝的量要适中。
③焊接时两手各持电烙铁、焊锡丝,从两侧先后依次各以45度角接近所焊元器件管脚与焊盘铜箔交点处。待融化的焊锡丝均匀覆盖焊盘和元器件管脚后,撤出焊锡丝并将烙铁头沿管脚向上撤出。待焊点冷却凝固后,剪掉多余的管脚引线。
④每次焊接时间在保证焊接质量的基础上应尽量短(最多三秒)。时间太长,容易使焊盘铜箔脱落,时间太短,容易造成虚焊。
(4)焊接质量要求
良好的焊点要求焊料用量恰到好处,外表有金属光泽,无拉尖、桥接等现象,并且不伤及导线的绝缘层及相邻元件,良好的外表是焊接质量的反映。表面有金属光泽是焊接温度合适、生成合金层的标志,这不仅仅是外表美观的要求。典型焊点的外观应该是:外形以焊接导线为中心,匀称成裙形拉开;焊料的连接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滑,接触角尽可能小;表面有光泽且平滑;无裂纹、针孔、夹渣。
要求焊接的质量是为了避免出现焊料引起导线间短路(即桥接)、虚焊导致焊接 ……此处隐藏10431个字……更在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不少新东西,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技术要求之外,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我有了比较深的体会:
1 、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2 、在实习前一定要及时预习测量方法以及相关的计算公式,在实习过程中要听指导教师的安排,避免由于测量方法错误而造成的错误和误差。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还应掌握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
3、业内计算必须要非常仔细,因为没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体的错误,误差的检验也是很重要的,一切数据都必须控制在可允许的范围内。
4、四等水准测量和纵断面水准测量以及场地抄平均需检查限差,超过差限一定要重新测量。
5、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我们工作的每条生产线上,其实都是一个团队,不分你我个体,只有团结互帮才能做好其中每个细节。
总结实习报告 篇8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激情,没有激情就没有动力支持你前进。
编辑工作需要激情,耐心和细心。
编辑部的工作者们每天都要争分夺秒地修改、编辑,还要经常加班,有时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但我从来没从他们的脸上看到疲惫和厌烦,他们总是精神饱满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中。我想,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激情支持着他们。
如果没有激情,他们不可能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精力。
编辑部的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无味,无论严寒酷暑,他们都得静下心来慢慢地阅读稿件。如果没有耐心,他们不可能坐在办公室不厌其烦地工作着。
细心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哪怕一个字,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都会影响到新闻播出的质量。所以,即便他们再累也得提起精神,仔细检查,宁可多看几遍,也不愿意放过一个错误。如果不细心,他们不可能做出如此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激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热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地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细心让我们严把每一份稿件,做到精益求精。
在编辑部工作也有很闲的时候。没稿件的时候,编辑们都会看看杂志和报纸打发时间,或是聊聊天,说说笑。而此时,我总会很自觉的地抓紧时间多看看些新闻编辑的书记或是拿出之前改好的稿件,学习和总结一些常见的稿件错误。
总之,编辑部是一个既充满欢乐气氛又可以学习和拓展知识面的地方。
实习让我收获了很多,无论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是实际生活中的知识,这些知识都让我受益非浅。
我认识到在学校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多参加些社会实践,拓展自己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多思考,多练习,多听多看。同时要学会与人相处和沟通,处理好人际关系。
做任何事情都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有志者事竟成”。
总结实习报告 篇9光阴似箭,为期三周的金工实习转眼间结束了。为期不长的“金工实习”课落下了帷幕。我们的专业就是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故实习的内容在工科里面也相应的是最多的,一次三周,分两个学期学,一共学了23个工种。三周经历的种种是我所不曾经历的,对于我这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许将来再也不会走进车间,动手做一些东西。虽然这三周不算太长,但将成为我一生中难忘和珍贵的三周。回想这三周,每一天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如过电影般历历在目。
在这三周的时间里面,每天过的都是那么的充实,因为每天都是按固定的时间上课,我们就直接称“上班”这就让我们对真实生产中的工作有了更加贴切的称呼和体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这23个工种是不可能的,但经过老师的经验讲解和自己的动手操作,还是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
一、上下班制度
在上面已经提到,每天我们都是8点钟“上班”11点半下班,中午休息两个多小时,下午2点半又要上班,到五点半才能结束一天的实习时间。这使我改掉了睡懒觉的坏习惯,晚上都提早睡觉了,有点象回到了军训时那种按时作息的铁一般的纪律环境中。其中还要求在这时间内完成必要的任务,如果没完成的话就得“加班”了。任务完成的好就得高分差就差一点,这也正好跟实际上班的奖励制度相似。还有就是上班时间要佩戴实习证……金工实习尽量的接近了实际生产的上下班制度,让我们感受了与在教室上课截然不同的上课方式,了解了生产中的纪律是十分重要的。
二、安全知识
生产首要问题是安全问题,其次才是效率的问题。在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就给我门上了安全知识教育课,观看了一些不安全操作的事例,了解了各个工种都要注意的安全问题,比如不能在操作时嬉戏打闹、长头发要盘起来,不能穿拖鞋等等。在各个工种里面还有更多的安全要求,钳工允许戴手套但车工的就一定不能戴手套,焊接的还要戴脚套,面罩……
在“工业安全”这个工种时老师就十分系统的给我门讲解了很多安全知识。在每50平方米就必须至少有两瓶灭火器,高楼的要有一个安全楼梯通道而且门要常打开;机械搬运时要注意不能超负荷工作,人不能站在叉车上;按根据不同的火种来选择不同的灭火器。怎么样开灭火器,当遇到火灾和其他事故时我们该怎么办……有时候一个无意的动作或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机械事故甚至人身安全事故。在未发生安全事故前,许多人对安全教育不重视,认为太烦琐,太枯燥。一旦发生了事故,事后诸葛亮就很多。看完录像后,我们在车间里,听老师讲解有关工业安全方面的知识。看着发下来的资料,我才明白工业安全的重要性,工业安全知识是工业高层管理人员和开发人员的必备知识,对于草拟或一个企业的安全条例,减少工业污染,防火防爆等方面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如果不掌握的话,不但会被人斥为无知,有时还会发生重大事故。所以安全总是第一位的,我们深深牢记于心,做起事来认真,严肃。
这些知识始终在实习整个过程当中运用到。也是因为我们有了这些知识使我们很安全的学习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东西,保证了实习的顺利结束。
三、专业名词的认识
在实习工程中,我门还接触了很多陌生的专业名词。车床中的夹盘、手柄、丝杆;砂轮中的法兰、衬套;汽车中的连杆,变速器;不同的车刀还有很多的名称……那么多的专有名称我现在都不记得全部了。这些名词代表的实物可能我门都认识,但是没有这些专业名词那就很难说明这个工种的原理和操作,也会很难听的懂老师的讲解,所以这个就得我们在晚上得空余时间里面看书记了。这个专有名词知道得不多让我在实习工程有一部分的内容听不明白,致使我花费不少时间能正常操作但还是没有真正弄懂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