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类实习报告合集六篇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类实习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物类实习报告 篇1【实习目的】通过实习,使我们能更早地接触并了解中学教育的实际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教师教学技能的理解与认识。同时增强对教育工作者肩负的责任的认识,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积累一定的经验。
【实习基本情况】
1. 实习学校和班级的基本情况
今天,我们很早就骑着单车奔向久违的中学课堂。真的很久没有进过初中的学校,这次去学校不是以学生的身份,而是以实习生的身份去听课,去观察学生,感觉别有不同。
我所实习的学校是惠港中学。在校门口时,我看到有很多纪检的学生干部,胸前挂着工作证检查同学们的校卡、仪容仪表等,听说学生会的学生还要检查同学们的做操情况,打扫卫生的情况等等。而且每一个骑单车的学生都会在校门口下车,然后把车推到停车场,这些给我的第一感觉,有组织、有纪律。进入校门口后,第一感觉,地板很干净。把单车停好后,我们随着师姐去办公室,一路上我都在观察着学生的行为,给我的感觉,有秩序。课室里、走廊上,没有打打闹闹得学生、也没有人大声喧哗,大家都在各司其职:扫地的扫地、拖地的拖地,还有擦玻璃的、擦栏杆的、洗厕所的等等。我看到这些真的让我很惊讶,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除了扫地,我们从来不做这些事情的啊。我开始惊叹这个学校的教育方式。师姐告诉我们,这个学校提倡的是“感恩朴素”的教育。这感恩、朴素每时每刻都在学生的身上体现出来。总言之,我用八个字形容这个学校的校风:有条不紊、欣欣向荣。
7:15分,学生的早读课开始了,所有的学生除了学生会的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工作回到课室早读。我们放好东西就跟着师姐来到高二八班,监督他们做试卷。
其实今天一整天我们不仅听了一个班的课,我们听了七个班的课,其中有
七节生物课,一节数学课。每节课每个班的收获都很不一样。对于这七个班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班级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重点班、次重点班、普通班。三个等级间的差别真的很大。首先讲一下重点班,一进到他们的课室,会有一种很整齐的感觉,在上课时,学生都很认真上课,就连离黑板最远的那个学生都探着头很认真在听课,做笔记。课堂上大家都很积极回答,不会捣乱,不懂得就问老师,没有人趴在桌子上睡觉,也没有上课讲课外话。再来是次重点班,他们上课挺认真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但有时会有学生提出很奇怪的问题捣乱一下,可以说是比较活泼,偶尔会看到有些人讲课外话,还有几个学生没有穿校服,可能是纪律没那么好。最后是普通班,在上课之前,师兄就跟我们说了,这个班级我是没办法控制的,你们看着办吧。果然不出所料啊,一进课室,怎一个“乱”字了得:地板全是零食袋,桌子歪歪斜斜的,毫无秩序;上课时,迟到的迟到,睡觉的睡觉,还有照镜子的,玩手机的,看课外书的,开小会的。反正除了前面几个人,后面的人基本上是不听课的,甚至连书都没翻开。不是我夸张,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不敢相信。当时我在想,学校为什么要把重点和普通班分的那么清楚呢?好的学生就很好,不好的学生就一塌糊涂,这样只会使两极分化越来越大。
2. 中学班主任工作、生物教学工作、现在中学生的特点的总结
①中学班主任工作
听了一天的课,还真没看到班主任出现过。师姐带的是高二八班,她告诉我们,班主任的工作从早上的打扫卫生、早读、做操、课室的布置以及班会课等都要涉及到。比如说早上的打扫卫生,班主任每天都要安排学生做好卫生工作,并要监督学生完成。早读时,班主任要到课室看人有没有到齐,没有到齐的话就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做操时,班主任也得站在学生队伍当中督促他们。还有课室的布置,一进门,在黑板的上方我看到的不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是”明理求真” ,这使学生对学习的理解更深一步了。讲台的黑板上除了用来板书外,在角落里还写了很多与班级工作和学习有关的信息,比如说,今天谁负责哪里的卫生工作;今天的作业是什么,什么时候交 ;今天谁被罚背书了等等,这些都是班主任分配下去,再由学生干部一一落实。 课室的后面还贴了很多与学生成绩有关的表格,比如说有每次月考的成绩排名,成绩进步榜、班里的单科状
元榜等,这写都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还有,后面的黑板则做了以“直面挫折,关爱生命”的板报,这不仅有利于美化课室,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有关的知识。课室的布置不单单是这些东西,还有很多的东西。我只是把对我印象较深的部分写出来了。归根结底,班主任有义务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班主任工作最主要的体现还是在班会课上,在班会课上,班主任要对上一个星期班级的学习和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该表扬的表演,该批评的则已较婉转的语气进行间接的批评,但不能太过激烈。师姐在实习期间也上过一次班会课,班会的主题是“我的大学生活”,通过向学生展示有趣的大学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对大学的憧憬。班会课的目的正是这样,通过向学生传递某些信息,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更努力地去实现目标。
②生物教学工作
听了六个师兄师姐的课,发现他们的课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照这样的流程下来的,开头是回顾或者小故事,中间是图文并茂地讲新课,最后是以练习巩固做结尾。下面,我就拿其中一节生物课大致说说我的感想。这节生物课是重点班的课,讲的是伴性遗传,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小故事开场:故事大概说的是一个山区女人生了三个儿子,最后都夭折了,村里面的人都瞧不起她,最后她承受不住,自杀了。然后又提出了一个问题:生男孩是女人的错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大家开始在讨论这个问题,问题的答案千奇百怪的,引发大家爆笑连连,整个课堂的气氛都活跃起来了。然后师姐又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是跟我们今天要学的伴性遗传有关。大家顿时停止了讨论,好像迫切想知道伴性遗传是什么回事,这时我觉得师姐已经成功地从小故事过渡到正题的学习。
课题内容是伴性遗传,所以,首先是介绍男女染色体的区别,通过向同学们展示男女染色体的图片,让学生从图中看出染色体间的差别并让大家一起来发言。认识染色体后就是向学生介绍染色体是如何决定性别的:人和动物是由X、Y决定的,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某些动物则是叫做雄性和雌性,性染色体和人类是一样的。还举了一个与人相反的性别决定的性染色体,比如说鸡,雄性的性染色体是ZZ,雌性的性染色体是ZW,这是一个列外,师姐还特定和同学们强调一定要记住。从这里可看出,讲课的内容是丝丝入扣,
层层递进,让学生的思路一步步清晰明了,每个内容上下都结合得很紧密。
通过一番性染色体是如何决定性别的讲解, ……此处隐藏9065个字……滤液加入琼脂,加热溶解后放入糖,搅拌使它溶解,补水至设定值。
4、糖产酸产气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
钠,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葡萄糖0.5%。
5、硝酸盐生化实验培养基:0.3%牛肉浸膏,0.5%-1%蛋白胨,pH7.0(100ml 培养基加入1g硝酸钾)
6、糖发酵实验培养基:营养物(0.5%牛肉膏,1%蛋白胨,0.3%氯化钠, 0.2%磷酸氢钠,0.2%溴麝香草酚蓝)配方为20g/1000ml,蒸馏水配制,pH7.4。分装后加乳糖0.5%。
制备:由于第6种培养基同第4种培养基,则一组配制即可,再加上无菌水,共需制备六种,则将全班分成六个组,我们为第4组,故配制过程如下:
(1)天平调平。
(2)准确秤取7.8g营养物(配390ml),葡萄糖、蔗糖、乳糖各0.65g。
(3)将营养物放入搪瓷缸中,加入390ml蒸馏水,玻璃棒搅拌将其溶解。
(4)pH试纸测其pH是否为7.4,若不是,用氢氧化钠溶液调到7.4。分装:
(1)取三个250ml锥形瓶,每个锥形瓶中倒入130ml的上述溶液。
(2)将上述称好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分别倒入三个锥形瓶中,摇晃锥形瓶使其溶解。
(3)将加入糖的营养液分别装入12个试管中,每个试管用移液管放入10ml。
(4)将每两个葡萄糖、蔗糖、乳糖用牛皮纸扎成一捆,即每6个试管扎成一捆,写上班级、组别后待灭菌。
灭菌:将已经包扎好的试管放入灭菌箱中,进行灭菌待用。
以上就是我们组的制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称量前天平要调平。
2、秤取营养物时应准确秤取。
3、溶解后注意调pH值到7.4
4、量取培养液时要准确,特别是向试管中分装时要用移液管。
2.2 酵母菌的分离(详述分离方法,培养条件及观察到的菌落结果)
步骤过程:
1、倒平板:待YPD培养基冷却至50度左右后,按无菌操作法倒12只平板(每皿约倒15ml),平置,待凝。
2、酵母菌稀释:取1mL菌悬液放入装有99ml的无菌水锥形瓶中,摇匀后再从锥形瓶中取1mL放入1号管,依次进行,则管里酵母的浓度依次是10-2~10-7。
3、平板分离:依次从10-7,10-6,10-5的管里取稀释液进行涂布平板,YPD平板每个浓度涂两个。
4、划线法分离:用接种环从酵母斜面上取一环酵母,在酒精灯前按无菌操作法进行划线,将酵母接种于6个平板中。
5、恒温培养:将12个培养皿平板置于30℃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 结果:
观察菌落:出现了4种不同形态的菌落。
①圆形,菌落大,表面光滑,湿润,突起,乳白色。
②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质地均匀,呈乳白色。
③椭圆形,菌落略小,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乳白色。
④椭圆形,菌落大,湿润,突起,颜色均一,呈乳白色。
结果分析:
通过网上查阅资料显示,正常条件下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 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与资料相比,确实符合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形态。 结论:观察到的是酵母菌落。
2.3酵母菌的初步鉴定(包括革兰氏染色和糖代谢实验)
2.3.1将平板上分离到的各菌株进行简单染色后进行镜检
观察结果为:
球菌,各个细胞的形状比较规整。
结论:
通过菌体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初步确定出了一株酵母菌。
注意事项:
1、搬动显微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另一手托住底座,镜身保持直立,并紧靠身体,步态稳健。切记单手拎提,以免目镜头从镜筒上掉出而砸坏。
2、各个镜面切忌用手涂抹,以免手上的油、汗污染镜面,造成发霉、腐蚀。
2.3.2 将初步确定的菌株进行生化实验
步骤过程:
用接种环从平板上挑取已分离的同一菌落接种于糖发酵管和硝酸盐生化管中,接种完后30℃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
与此同时,将平板上的酵母单菌落接种保藏于斜面培养基(PDA),30度培养48小时后,4度冷藏,待检其他特性。
结果:
验中并没有观察到,但硝酸盐管中变黄,则分析结果,可能是酵母菌生长不旺盛,导致即使产气也看不出来。
根据这一现象,能够说明该菌株具有产酸产气性能,确定此菌株确实是酵母菌。
3、发酵产酯实验(11.23-11.24)
步骤过程:
(1)准确吸取25ml发酵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蒸馏水,滴2滴酚酞指示剂,用0.1mol/L的氢氧化钠滴至微红色,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
(2)将滴定后的发酵液转移至250ml锥形瓶中,准确加入15ml上述氢氧化钠标液,接上冷凝管,加热至沸回流30min。
(3)取下冷却至室温,完全转移至250ml碘量瓶中立即用0.1mol/L的盐酸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刚好消失,纪录盐酸溶液的用量,记录总酯的含量。 结果:
氢氧化钠消耗体积:V1=1.9ml
盐酸消耗体积:V2>15ml
分析与结论:氢氧化钠消耗体积1.9ml用来预估总酯含量,且其越大则总酯越少。由此可见,产酯量应该不少。
按公式:总酯=(15-V2) X0.1X10-3mol 但是我们滴到18ml仍不见结果,并且没有要到微红的迹象。可能是由于配制实验试剂时出现问题,导致没有测出总酯量。
五、总结
短短一周的微生物实习在紧张又有效率的节奏下顺利的结束了。这是我们自己在老师协助下并亲自动手连续完成的一些列实验,在其中感受到了很多平时和课上很少遇到的东西,有自主,有探索,有反思,有合作
短暂的实习转眼而过,回顾实习生活,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一些遗憾。喜悦是我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设计了方案并分工鲜明,合理掌握每一步实验用时及时、准确测量数据,最终都得到了相应的结果。而遗憾那就是对实验有些方面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在看人做,听人讲如何做,未能够亲身感受、具体处理一些工作,所以未能领会其精髓。但时通过实习,加深了我对实验和微生物基本知识的理解,丰富了我的微生物实验的知识,使我对实验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认识到要做好实验,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把实践与理论两者紧密相结合。更进一步体会到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深刻意义。